全部服务分类
  • 开设公司专区

  • 变更注销专区

  • 资质许可专区

  • 知识产权专区

  • 财税服务专区

  • 人事社保专区

  • 网络营销专区

more

老板必须要知道的节税秘籍,简单易懂!


节税是完全合法的,节税的本质是改变交易。税是交易产生的,有交易就有税。税不是财务人员算出来的,而是业务人员做出来的,很多老板都埋怨财务人员算出来的税太高了,其实换做任何人去计算都是这些税。节税的本质是改变交易,而不是触犯税法。老板必须要知道的节税秘籍!跟着朗聚企服一起来看看吧!

 

 

节税第一招:改变公司注册地区。

 

在不同的地点缴纳的税金是不同的,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在“税收洼地”;设立公司,进行节税。比如:陕西杨凌,是国家农业示范区,涉农企业一律免税。找到适合企业的“税收洼地”,可以合理节税。

 

 

节税第二招:利用企业性质节税

 

案例:广东有一位做美容美发产品的老板,过来参加完财税学习后决定节税。她把原来的一家公司变成了三家公司,分别注册成一般纳税人、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,其中个体工商户由于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,利润最高。

 

国家对于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是默认个体工商户没有建账,没有专职财务人员,因此被认定为个体并核定就没有人来查账,相对于做两套账偷税来说,风险低多了。

 

 

节税第三招:业务拆分

 

业务拆分是指把企业的一项业务拆分成两项业务,通过业务拆分把企业的税负降低。

 

比如一家卖空调的企业,可以把传统的空调业务拆分成销售和安装两项业务。这样,销售需要缴纳17%的税,而安装只需要3%的税。按照传统的方式,企业卖一台空调5000元,这5000元既包括空调的价钱,又包括上门安装的钱。如果不拆分,企业要缴纳5000元的17%作为税款,也就是850元,如果把5000元拆分成空调4500元和上门安装500元,那么4500元的销售金额要17%的税,而500元的安装费只要3%的税,一共780元,一台空调省下70元的税。

 

 

节税第四招:改变经营方式

 

对于娱乐业来说,营改增之前要按照20%的营业税缴税。

 

案例:一家KTV要降低税负,把这家KTV以一家餐饮企业营业,只是装修的比较像KTV,具备KTV功能,并且顾客吃饭消费500元以上就可以让顾客以100元的价格唱歌。餐饮税率是6%,这样500元的餐饮消费交25元的税金,100元的娱乐消费要20元的税金,这样一共才交税45元,节省了75元。如果企业营业额达到6000万,就能节省下750万的税。

 

有些消费场所的发票写着“某某音乐餐厅有限公司”,就是改变了经营方式。

 

 

节税第五招:转移利润

 

转移利润也叫转移定价,这同时也是避税的一种方法。如上游公司通过定价把利润转移到下游低税率的公司。

 

在老板的整个产业链条中,如果有一家公司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,那么也可能会成为利润转移的对象。只是要避免被认定为关联交易。

 

 

节税第六招:重组、合并和分立

 

有一家企业要买400亩地,平均每亩10万元,大约需要4000万元。其中100亩准备留作自用,其他300亩打算平分3块卖掉。在课程上,这家企业老板咨询专家,怎么买地比较划算。因为如果1000万买的土地,几年后出售时可能会达到5000万元,其中土地增值税是相当高的。

 

专家建议:再去成立三家公司,每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,各自购买100亩土地。将来出售土地时,不再出售土地本身,而是出售其中一家公司的股权。或者公司去与别人合资,以后再转让股权。

 

 

企业想凭借一己之力去避税、节税可能会有些困难,因为很多财务人员不懂业务、对税法不够精通、思维僵化、难以有创新思维,所以企业可以寻找外部专家帮忙避税、节税。

 

 

节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,当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的选择时,纳税人通过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、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、经营、交易事项。国家没有让你避税!说避税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偷税漏税。现在企业都说节税。某种意义上也算一种税收筹划。税收筹划来说,很多的所谓筹划,其实也不是企业说了算的,是税务局说了算的。所以节税这个事情上,也要讲究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以下朗聚企服给大家介绍企业节税方法5个节税技巧。

 

 

 

1、企业节税方法-赠得巧来送得妙

 

一件2000元的电器,送一件400元的小家电,合计2400元实际收2000元。如果当赠送,要按2400元缴纳增值税。现在我们重新涉及方案:将两件产品卖给顾客,给予顾客400元的折扣,其中,2000元的按15%折扣以后出售,400元的按折扣25%以后出售,这样,对顾客而言,实际支付2000元,与买一件送一件的效果是一样的,对于商场而言,由于是价格折扣,实际上没有赠送的行为,只要按2000元实际营业额缴纳增值税即可。 有些营销人员认为这样做很无聊。改变方式就符合税法,不改变就要多交68元的增值税,对企业的纳税而言,这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。

 

 

 

2、依法而签可节税

 

一家设备公司,生产设备以后,需要为客户在大厦中提供安装服务,财务人员很清楚:这是一条龙服务,销售产品再安装,属于混合销售行为,合同中如果分别注明设备价款和建筑安装价款,可以分别适用增值税率。财务人员因为出差外出,回来时合同已经签好,合同只写了一个总价,没有分开金额。财务人员说明道理,要求对方一定配合重签。对方的财务经理也是个人物,提出条件:重新签订,你可以节税接近20万元,既然如此,合同价格要降低5万元,企业财务人员明知是乘人之危也无可奈何,最后商量让利3万元,重新签订合同。如果事先提出要求,对方也就无法乘机“讹诈”了。

 

 

 

3、合同作废也纳税

 

有些企业的领导喜欢签合同,也喜欢变来变去,签了以后发现不行就作废以后重新来过。签了合同要缴印花税,即使合同作废。例如:公司本月签订了合同,申报的时候缴了印花税。领导作废了该合同,不签了,由于印花税已经缴纳,并且不能退还,因此,由于作废合同导致多缴了税。还有一个是变更合同,如果合同金额增加了,就要补缴印花税,如果合同金额减少了,不退印花税。所以,如果合同金额一时不能确定,应该先签订金额未定的合同,等到金额确定以后再补充进去,这样就可以避免多缴税。

 

 

 

4、代理还是非代理

 

现在很多企业都与事务所签订税务代理合同,大家都认为属于代理业务,既然是代理业务,那就应该按差额缴税。其实,税务代理合同应该按服务业中的其他服务缴纳税金,应该按全额纳税。税务上对代理的认定不是看合同的名称,而是看经济实质。税务代理实质上是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服务,与代理不同,代理有第三方出现,例如:企业委托一家公司采购一批产品,业务中有卖方,买方还有中间方,因此属于代理,而税务代理是中介机构直接为企业服务,没有出现第三方,因此,不属于代理合同,在执行合同中发生的垫付、代收都需要计入应税收入纳税,不能按差额纳税。税务上的代理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差异。

 

 

 

5、企业节税方法

 

对方违法对方陪 签订合同是对双方的一个法律约束,现在经常出现的情况是:对方履行了合同,但对方提供的发票存在问题,例如:有一些提供的是从第三方购买的发票、有些是请其他单位开发票、有些购买失控发票、有些直接使用假发票。税务机关查出发票有问题,购货方就要承担责任。对方违规提供发票,购货者要承担法律责任。如果想追究对方的责任,还难以找到合适的法律依据。所以建议企业在合同中加上保护条款:由于对方提供的发票不符合税法规定,给甲方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。保护条款一方面可以给对方施加压力,一方面如果真出问题了,可以根据合同条款直接找对方赔偿,无需为法律依据烦恼。